铜蓝蛋白测定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疾病库首页 > 铜蓝蛋白测定检查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ER)又称铜氧化酶,是一种含铜的α2糖蛋白,分子量约为12万-16万,不易纯化。目前所知为一个单链多肽,每分子含6-7个铜原子,由于含铜而呈蓝色,含糖约10%,末端唾液酸与多肽链连接,具有遗传上的基因多形性。其作用为调节铜在机体各个部位的分布、合成含铜的酶蛋白,有着抗氧化剂的作用,并具有氧化酶活性。1分子铜蓝蛋白与8个铜原子结合,血清中约90%的铜原子与铜蓝蛋白结合。一般认为铜蓝蛋白由肝脏合成,一部分由胆道排泄,尿中含量甚微。

检查标本:血液
检查方式:血液生化
检查分类:化学检查
检查项目:肝胆功能
检查分析
正常指标:

  新生儿:10~300mg/L (1~30mg/dl)。

  6个月~1岁: 150~500mg/L (15~50mg/dl)。

  1~12岁: 300~650mg/L (30~650mg/dl)。

  >12岁: 150~600mg/L (15~60mg/dl)。

  尿液:6~40μg/24h。

异常指标:

  升高或是降低。

检查分析:

  (1)升高:①重症感染:炎症、肝炎、骨膜炎、肾盂肾炎、结核病、尘肺等。②恶性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各种癌。③胆汁瘀滞:原发性胆汁瘀滞型肝硬化、肝外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④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肌梗死、手术后等。⑤其他:急性精神分裂症、震颤性谵妄、高胱氨酸尿症。⑥在生理情况下妊娠,口服避孕药,CER亦可升高。⑦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铜蓝蛋白的变化规律尚无一致看法,从理论上讲,肝细胞受损害时血中浓度应降低,但RUSSO等测定54例慢性活动性肝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无一例降低,反而有近一半病例升高,与肝豆状核变性时截然不同。⑧有助于鉴别肝硬化和肝癌,原发性肝癌时血清铜蓝蛋白高于正常的几率为>8.3%,肝硬化时高于正常的几率为12%.

  (2)降低:①Wilson病即肝豆状核变性(为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②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蛋白漏出性胃肠症、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等。③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道闭锁症等。④新生儿、未成熟儿。⑤见于严重的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等。

适宜人群:

  具有肝功能受损,肝脏肿大等症状的患者。

不适宜人群:

检查注意事项

  抽血检查一般采静脉血,静脉血化验除特殊要求的项目以外,一般要求在上午抽血,抽血前尽量减少运动量,不要吃食物,保持空腹,可以喝少量的水。抽血量一般在2-20毫升,最多不会超过50毫升。

  1、抽血前一天晚上八时以后应禁食,抽血前一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导致结果升高或降低。

  2、早晨不做剧烈运动,抽血前的晚上应睡眠充足。

  3、抽血前不宜太过劳累或受冷、热剧烈刺激。

  4、不要穿袖口过紧过小的衣服,避免抽血时衣袖卷不上来或抽血后因衣袖过紧引起手臂血肿。

  5、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6、抽血后即刻松开拳头,用消毒过的干棉块压紧穿刺部位,需在针孔及向上两厘米进针处的范围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同时放松上捋的衣袖,以帮助止血。切勿揉搓穿刺部位,以免造成局部淤血出现“青紫”,也不要触摸穿刺点,以免感染。

  7、抽血后要休息15分钟,静坐或躺着休息。应在抽血后24小时内尽量保持抽血手臂的清洁卫生,不要淋浴或桑拿。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肝硬化相关文章 更多
肝硬化疾病常识 更多
推荐阅读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