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吸收试验
全站导航
查找疾病
热门疾病
疾病库首页 > 脂肪吸收试验检查 >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脂肪吸收试验是指对食物中的脂肪吸收功能的检查。方法:连续进食标准试餐,每天含脂肪量75g,持续3d,再进食脂肪100g/d,连续3d,同时收集72h粪便,测定粪内脂肪,如粪脂量超过7g或吸收率低于90%,可以确定脂肪泻存在,计算脂肪吸收率方法是取粪便脂肪3d平均值,计算脂肪吸收率。脂肪吸收率(%)=(饮食脂肪-粪脂)/饮食脂肪×100。

检查标本:大便
检查方式:大便化验
检查分类:化学检查
检查项目:消化功能
检查分析
正常指标:

  正常脂肪吸收率为90%至95%

异常指标:

  低于90%为脂肪吸收不良

检查分析:

  消化机制障碍主要指对脂肪、糖和蛋白质的消化不良,脂肪消化不良尤为突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是老年重要症吸收不良较常见的原因之一。由胰腺外分泌功能补选引起的吸收不良每日粪脂胆盐浓度降低引起的脂泻一般较轻,胆盐缺乏时影响制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急慢性肝病都可因结合性胆盐的合成与排泄障碍发生脂肪泻。

适宜人群:

  表现为脂肪泻,粪便色淡等疑似小肠对脂肪吸收功能不良的情况。

不适宜人群:

检查注意事项

  通过粪便检查可较直观地了解胃肠道一些病理现象,间接地判断消化道、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分为肉眼一般性状观察、镜下检查和化学检查。

  1、检查前按原来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照常进行。查大便隐血时,留标本前3天即要禁食肉类、肝、血、大量绿叶及含铁食物。

  2、用竹签或是木片采取粪便,蚕豆大小即可,将取出的粪便装入留取标本的盒子内,然后立即送去检验,送检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小时。水样的粪便需要用容器留送。

  3、选择含有异常成分的粪便,如黏液或脓血等病理成分: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必须从表面、深处及粪便多出取材。

  4、在检查肠道中是否有寄生虫时,应在粪便各个部位都少量取一些。

  5、留取的大便标本不能混入尿液,也不能混入其它物质。

相关检查 相关疾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关文章 更多
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常识 更多
推荐阅读
按科室疾病找医院 更多

家庭医生在线订阅号

互联网医院服务号

医院入驻合作伙伴:

北京四合兄弟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