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乙等医院是属于二级医院的其中一个分级,我们知道,医院可以按照其自身功能以及任务的不同划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二级医院往往是指那些医院的病床数在101张--500张之间,而且医院主要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还承担一定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
也就是说,二级医院是跨几个社区向人们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地区性医院,同时也是地区性医疗预防的技术中心,二级医院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指导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并且接受一级医院的转诊,同时对一级医院进行相关业务技术的指导并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教学和科研。
一般来说,二级医院主要指一般市、县医院及省辖市的区级医院,以及相当规模的工矿、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医院,在二级医院中同样划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那么不同等级的医院是经过怎样的程序评审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般来说,医院评审需要经过自查申报、资格评审、考核检查、作出评审结论、审批等五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医院对相应的评审结论有任何不同意见,医院有权利申请复审。
而有关二级乙等医院的评审周期一般为三年,此外,医院应在评审周期结束前18个月提出相应的申请并呈报相关资料。评审委员会在接到医院申请后,将会在本评审周期结束前3个月完成评审。 经过评审的医院,会由审批机关颁发给全国统一格式的证书,并由发证机关按年度公布评审结果。
此外,申请评审(包括复审)的医院,都应缴纳相应的评审费。需要注意的是,评审费收入只能用于开展医院评审活动正常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