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指针法和灸法,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指为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从人体腧穴刺入患者体内,运用多种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而灸法由于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所以又称为艾灸,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针灸经国务院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针灸分为艾灸和其他灸法,其他灸法包括拔罐法、梅花针疗法等。针灸可以用来治疗成人痘和减肥,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眼科疾病、口腔科疾病、胃肠系统疾病等等。针灸还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现代九针指镵针、磁圆针、鍉针、锋勾针、铍针、梅花针、火针、毫针、三棱针九种针具。
虽然针灸有很多的优点,但是也有要注意的地方。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