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典型表现
主要为一侧上下肢体活动功能异常,有时可伴有同侧面、舌瘫,此外还可能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痛温觉障碍等,晚期还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等病变。不同疾病引起的偏瘫其同时发生的症状有所不同。
1、脑出血
多见于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多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起病急,进展快,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颈项强直、不同程度的偏瘫和感觉障碍、体温变化,还可并发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呼吸道不畅与肺炎等疾患。
2、脑梗死
主要是脑血管阻塞及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3、脑肿瘤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成人多见。可引起的偏瘫症状,多数起病缓慢,病情进行性加重,并常有头痛、呕吐、眼底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有时还可有肌力减退、癫痫等症状。
4、Brown-Séquard综合征
见于脊髓外伤和脊髓肿瘤早期,表现为损害平面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深感觉缺失和同侧脊髓后根症状(末稍性麻痹、与病变脊髓分节相应的肤区域知觉消失),对侧痛温觉缺失。
5、多发性硬化
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多数呈反复发作与缓解的病程,症状多样,主要有瘫痪(偏瘫、单瘫和截瘫等)、感觉障碍、眩晕、眼震、视力减退、共济失调、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少见有发作性三叉神经痛。
症状起因
该征主要为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见于脑外伤、脑肿瘤、颅内感染等脑部病变,亦可见于脊髓外伤、脊髓压迫、多发性硬化以及运动神经元病等疾患。
1、脑部病变
主要是脑血管病变,其次为脑外伤,其他还有脑部占位性病变、感染等。常见于脑出血、脑梗死、脑挫裂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Weber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等疾病。此外,婴儿或儿童的偏瘫还与产伤、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血管畸形等有关。
2、脊髓病变
多因颈髓半横贯性损伤引起,常见于脊髓外伤、脊髓压迫症、脊髓炎症、Brown-Séquard综合征等疾病。
3、其他
(1)脱髓鞘疾病
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等病变。
(2)肌源性偏瘫
可于低钾性周期性瘫痪时偶见一侧。
(3)下运动神经元性偏瘫
非常罕见,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与偏瘫型运动神经元病。
4、诱因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和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各种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友病、心脏病、血黏度高、心动过缓、血管硬化。
(6)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
常见疾病
脑出血、脑梗死、脑挫裂伤、脑肿瘤、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畸形、脊髓外伤、脊髓压迫症、脊髓炎症、多发性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