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hythmia)主要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缓慢性室性心律失常不独立发生,如室性逸搏或室性逸搏心律,主要并存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停搏,以及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症状表现
室早的患者可感到心悸,类似电梯快速升降的失重感或代偿问歇后有力的心脏搏动。室速的临床症状轻重视发作时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和心功能状况不同而异。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短于30秒,能自行终止)的患者通常无症状。持续性室速(发作时间超过30秒,需药物或电复律始能终止)常伴有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与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包括低血压、少尿、晕厥、气促、心绞痛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临床症状包括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听诊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亦无法测到。
症状起因
室上性心律失常可由不良情绪等生理因素诱发,有时还可因器质性心脏疾病、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或高血压等其他疾病引起。
1、生理因素
某些生理因素如紧张、焦虑或饮用浓茶、咖啡、酒精性饮料等。
2、器质性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心内膜炎、主动脉瓣狭窄伴钙化、心脏肿瘤、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等。
3、电解质紊乱
如严重低钾或低镁血症等。
4、遗传因素
如LQTS、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等原发性心脏离子通道疾病。
5、其他
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损伤、射频消融损伤、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作用等。
常见疾病
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希氏束分叉以下)、室内传导阻滞、逸搏及逸搏心律室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