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也叫内火,中医上又称为火热内生,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阴阳失衡的综合表现,多与外感邪气、饮食、情绪、久病、房事过度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内热有虚实之分,实热以心、肝、肺、胃实热多见,患者可出现高热、面赤、口渴喜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症状;虚火多见于内伤劳损,患者可出现潮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见于现代医学多器官、多组织的急、慢性炎症,抑郁症,甲状腺亢进,睡眠障碍等。
病因总述
1、内热(火)是人体阴阳失衡的综合表现,正常人的阴阳是平衡的,而且火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当超过正常范围即为“邪火”。“邪火”又分为实火和虚火,如果阴正常而阳过亢,显示为实火;但若阴亏虚,则阳相对过亢,显示为虚火。内热多与外感邪气、饮食、情绪、久病、房事过度等因素有关。
2、现代医学认为,各种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及其产生的毒素,以及体内代谢产物、外来异性蛋白或过敏原,均可以产生致热物质,并通过血液及淋巴液循环扰乱器官的生理功能,导致“内热”证候。
基本病因
1、外感邪气
外感风寒、风热、暑热、疠气等等,未及时治疗或治疗错误,邪气停留体内,引起肺火、胃火,循经传递引起心火、肝火。
2、饮食
喜欢辛辣刺激或肥甘厚腻之品,产生胃热,热邪循经络传递,传至心、肝、肺,引起三脏热邪亢盛。
3、情绪
心情抑郁或暴怒,都可引起肝火,肝火上行引发心火,日久循经传递,波及肺、胃。
4、久病、房事过度
久病、房事过度均可导致精亏血少,阴液大伤,阴虚阳亢,则虚火内生。
危险因素
1、经常熬夜;
2、压力过大、情绪不佳;
3、经常吃辛辣食物。
症状总述
内热可以分为实热证和虚热证,前者病势急速,病程较短,多表现为高热、面赤、口渴喜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甚则狂躁、昏迷、舌红苔黄燥、脉洪数;后者病势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主要特征为五心烦热、午后颧红、失眠、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典型症状
1、实热证
(1)心火炽盛证:自觉发热,面色红赤,口舌糜烂,心烦失眠,多梦,或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小便短赤,排尿时尿道有热感、尿液难出且疼痛,舌红,舌尖起刺,苔黄腻或焦黄,脉数。
(2)肝火上炎证:发热,口渴,烦躁,失眠,面红,头痛,或目赤肿痛,或突然耳鸣耳聋,或吐血、流鼻血,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3)肺热炽盛证:发热,口渴,咳嗽,气喘,呼吸粗,严重时鼻翼煽动,鼻中灼热、流鼻血,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量少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洪数。
(4)胃实热证:胃脘部灼热疼痛、按之加重,口渴、喜欢喝冷水,或容易饥饿、食量大,或口臭,牙龈肿痛,牙齿出血,便秘,小便量少、色深黄。
2、虚热证
(1)心阴虚证:心烦,心悸,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感到手脚心发热,潮热盗汗,面颊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2)肺阴虚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严重者失音,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深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3)肝阴虚证:头痛,头晕,目干怕光,视物模糊,急躁易怒,或胁肋隐隐灼痛,面部烘热或两颊潮红,或手足轻微抽动,舌干红,脉弦细数。
(4)肾阴虚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而痛,牙齿松动,脱发,男子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崩漏,失眠,健忘,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面色深红,小便短黄,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5)胃阴虚证:胃脘嘈杂,饥饿但不想进食,或胃部胀闷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打嗝),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
并发症
目前缺乏可靠的资料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