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中医病证,又称老鼠疮。是好发于颈部淋巴结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外观看起像串起来的珠子。多与情绪及饮食有关。该病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女性,好发于颈部及耳后,起病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可逐渐增大,并可串生,溃破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常常是一处愈合,另一处又出现溃破,日久可形成窦道。见于现代医学的颈部淋巴结结核。
基本病因
瘰疬的发病多因情志不遂或饮食不当所致。
1、情志不遂
情绪抑郁,肝气淤堵,气滞而血,津液停留与经络,日久形成痰饮,阻塞于颈部经络形成瘰疬,或气滞久而化火,火热邪气不断灼烧阴液,阴液被热邪锻炼成痰饮,阻塞于颈部经络而形成瘰疬。
2、饮食不当
过食肥甘厚腻或辛辣刺激,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湿气内生,湿气停留于经络阻塞气血运行形成痰饮,日久发为瘰疬;辛辣刺激引起胃热,热邪循经而行传至其他脏腑,不断灼伤阴液,阴液被热邪锻炼成痰饮,阻塞于颈部经络而形成瘰疬。
典型症状
在颈部及耳后触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初起时结核如豆,皮色不变,无疼痛感,可逐渐增大,溃破后脓液清稀,夹有败絮样物质。
1、气滞痰凝证(前期)
结块肿大、大小如豆粒,可出现一个或数个。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动,不热不痛,无明显全身症状,苔腻,脉弦滑。
2、阴虚火旺证(中期)
结块逐渐增大,皮肤粘连,皮色暗红。全身见面,红每日某个特定时间自觉热感从面或胸蔓延至全身,盗汗,咳嗽或痰中带血丝,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
3、气血两虚证(后期)
溃后或经切开后脓出清稀,淋漓不尽,或夹败絮样物,创面灰白,形成窦道,不易收口;兼见面色苍白,头晕,精神疲乏,胃纳不香;舌质淡红,苔薄,脉细弱。
并发症
继发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