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Damp Heat Constitution),是中医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是指人体由于湿热内蕴而导致体质偏颇,以面部和鼻尖油光发亮、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形成多与先天禀赋、饮食不节、长期饮酒、情志失调、过度安逸等因素相关。湿热体质人群应积极调理,缓解不适症状;若调理不当,容易产生疮疖、黄疸、热淋等疾病。
基本病因
湿热体质的形成,中医认为主要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两部分来考虑。先天禀赋是决定湿热体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后天因素包括饮食不节、长期饮酒、情志失调、过度安逸等。以上因素影响脾胃,运化食物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水湿滞留体内,再遇外界的湿热侵袭而致火热内蕴,形成湿热体质。
1、先天禀赋
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内在基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湿热体质者越来越多,后代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一出生就形体丰厚,湿热内蕴。
2、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饮食偏嗜的不良饮食习惯及高脂、高糖膳食结构,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运化食物和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失调,水谷精微物质不能转化成精血,聚而形成痰湿,阻滞气机,日久生热,形成湿热体质。
3、情志失调
长期强烈的情志刺激,或长时间处于焦虑、喜怒无常的状态,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可导致脏腑精气的不足或紊乱,影响脾胃的运化和津液的输布,体内痰湿聚集,日久形成了湿热,形成湿热体质。
4、过度安逸
适度的劳动或体育锻炼,可使筋骨强壮,气机通畅,气血调和,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维持人体正常的机能活动。过度安逸,长期养尊处优,机体气血运行不畅,脾胃机能减退,体内痰湿聚集,日久形成了湿热,容易形成湿热体质。
5、外邪侵袭
久居湿地,感受湿热熏蒸,日久湿热内蕴,形成湿热体质。
典型症状
湿热体质人群以面部和鼻尖油光发亮、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对潮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的气候较难适应。
1、形体特征
形体偏胖或偏瘦。
2、心理特征
性格烦躁易怒。
3、常见表现
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常肢体发酸发重、不轻松,疲倦乏力,经常大便黏滞不爽,小便有发热感。男性阴囊总是潮湿多汗;女性常带下量多。
病情发展
体质质在许多情况下决定着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平常患病容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病证,或易患疮疖等。
1、疮疖
湿热体质者多表现为皮肤油腻,由于皮脂壅塞毛孔会导致皮肤发生多种慢性炎症,而出现疮疖。
2、黄疸
感受湿热之邪,失治、误治而致余邪未完全消退,或病久损伤脾胃,湿郁化热,或反复感受湿热之邪引起肝胆疾病。湿热体质的人群不仅易于患肝胆疾病,而且患肝胆病后容易转为慢性疾病。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