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痣(Becker nevus)又称色素性毛表皮痣、Becker黑变病、痣样黑变病、迟发性扁平痣,为良性皮肤病,表现为色素增加性斑片或轻度增高的丘疹,通常表面毛发增多。其病因尚未明确,多见于10~20岁男性,一般不危害机体健康,如有需求可通过冷冻、激光等方法治疗。
基本病因
贝克痣是一种色素增加的皮肤病,其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有报道发现本病有先天患病及家族遗传情况,因此推测可能与遗传有关。
典型症状
贝克痣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前后出现,常在曝晒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色素增生性斑片,其上可伴有丘疹,常多发,一般无自觉症状。
1、好发部位
好发于一侧肩部、胸部及上背部,下肢也可发生。多单侧发病,有时也可为双侧或多发病灶。
2、皮肤表现
突然出现褐色或深棕色的色素增加性斑片,随时间推移可缓慢增大,边缘清楚,形状不规则。皮损表面常有粟粒大毛囊性丘疹和多毛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毛发增生不明显。通常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感瘙痒。
并发症
本病有时可伴发一些骨骼肌肉和皮肤发育缺陷,如乳房发育不良、漏斗胸、鸡胸、脊柱裂或脊柱侧凸等,称为Becker痣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