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gastric ulcer,GU)指胃黏膜在高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下,防御失衡,消化自身黏膜,形成局部炎性缺损,属于消化性溃疡的一种,临床表现以“餐后痛”为主要特征。胃溃疡是一种可以治愈和根治的疾病,大多数预后较好。也有部分胃溃疡患者会因大出血和急性穿孔等并发症而死亡。
基本病因
胃酸具有腐蚀性,可腐蚀胃黏膜,但胃的内壁有一层能起到保护作用的黏液屏障,可防止胃酸与胃壁接触。当某些原因导致胃酸增多或是保护性黏液减少,胃黏膜屏障的防御能力与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侵袭作用间失去平衡,导致胃黏膜受损,就会形成溃疡。在诱发胃溃疡的病因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最为常见,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造成的胃溃疡是另一主要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
GU的Hp阳性率为60%~90%。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绝大多数胃溃疡患者的致病因素。
2、药物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双磷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的病人易发生胃溃疡。其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导致胃溃疡的另一个重要致病因素。有研究发现,西方国家中约有25%的胃溃疡与NSAIDs有关。
危险因素
当前研究暂未发现以下因素会直接引起胃溃疡,但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生风险,或是加重已有溃疡的症状,并且会加重治疗难度。
1、吸烟
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风险,从而增加胃溃疡发生风险。
2、饮酒
酒精会损伤胃黏膜,降低胃的自我保护能力。
3、精神压力大
对于已有溃疡的患者,压力会使症状加重。
4、不良饮食习惯
如爱吃辛辣食物、饮用咖啡或浓茶,对于已有溃疡的患者,会使症状加重。
5、其他
(1)胃石症病人因胃石的长期机械摩擦刺激而产生胃溃疡。
(2)休克、全身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可引发应激性溃疡。
典型症状
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溃疡的严重程度。有些胃溃疡患者可能没有任何表现,有些患者可能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或胃部不适、体重减轻等等,有的患者是以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为首发症状。
1、上腹疼痛
(1)性质:可有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
(2)餐后痛:多发生于餐后半小时至一小时之内,如果服用抗酸剂,疼痛会暂时停止。
(3)节律性和周期性:不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明显。可以反复发作。
2、消化异常
(1)腹胀、嗳气:不少患者会感觉胃部发胀,就像食物不消化,并老感觉有气体从胃往上涌,不断打嗝。
(2)厌食:表现没有食欲,食量减少。
(3)反酸:有酸水从胃里泛上来。
(4)呕吐:如果比较剧烈,伴有腹痛、进食困难,可能是在溃疡的基础上,发生了幽门梗阻等。
3、出血表现
(1)呕血:呕出的血液多为棕褐色或咖啡色,少数患者为鲜血。
(2)黑便:指的是大便像柏油一样呈现黑色,粘稠且发亮。
4、全身表现
(1)贫血:反复呕血、黑便,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等贫血表现。
(2)消瘦:患者长期腹部不适、厌食、恶心呕吐可导致体重下降,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应警惕溃疡恶变。
并发症
1、出血
轻者表现为大便隐血阳性、黑便,重者出现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暗红色血便。
2、穿孔
当溃疡穿透胃壁时,发生穿孔。发生穿孔的多数是老年病人,穿孔前可以没有症状。穿孔可引起腹腔弥漫性腹膜、胆瘘等后果,临床上可见突发剧烈腹痛、休克等急症。
3、幽门梗阻
临床症状有上腹胀痛,餐后加重,呕吐后腹痛可稍缓解,呕吐物可为宿食。严重呕吐可致失水,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患者可有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4、癌变
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长的GU癌变风险高。胃镜结合活检有助于明确良恶性溃疡及是否发生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