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由各种病原体在泌尿系统异常繁殖所致的尿路急性或慢性炎症,亦称尿路感染。多见于育龄期女性、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均可引起感染。患者可有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坚持多饮水、勤排尿冲刷尿路,可避免部分致病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
基本病因
多种病原体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侵入人体,累及尿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临床上以细菌感染多见。此外,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可引起尿路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性活动、医源性泌尿系检查等一系列因素可增加患病的风险。
病原菌可经由尿道上行,引起膀胱,甚至输尿管、肾盂等部位感染,此种感染途径约占尿路感染的95%。此外,其他部位的病原菌还可通过血液运输、直接侵入、淋巴道感染等途径累及尿道。
1、细菌感染
(1)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占非复杂尿路感染的75%~90%,其次为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柠檬酸杆菌属等。大肠埃希菌最常见于无症状性细菌尿、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或首次发生的尿路感染。
(2)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占5%~15%,主要是肠球菌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
(3)医院内感染、复杂性或复发性尿路感染、尿路器械检查后发生的尿感,多为肠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其中变形杆菌常见于伴有尿路结石者,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于尿路器械检查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见于血源性尿路感染。
2、其他病原体
腺病毒可以在儿童和一些年轻人中引起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甚至引起流行。此外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真菌等也可导致尿路感染。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革兰阳性菌和真菌性尿感增多,耐药甚至耐多药现象呈增加趋势。
危险因素
为了更好的了解哪些因素可增加尿路发生感染的风险,可以先了解机体泌尿生殖系统正常的防御机制,再来明确危险因素是如何对该病产生影响的。
1、正常机体防御功能
机体存在防御功能,一般情况下,进入膀胱等部位的病原体能够被及时清除,以免发生感染。机体的防御机制包括:
(1)排尿的冲刷作用:机械性冲洗。
(2)尿道和膀胱黏膜的抗菌能力:抑制细菌生长。
(3)尿液高浓度尿素、高渗透压、低pH值:抑制细菌生长。
(4)男性前列腺液含抗菌成分:抑制革兰阴性杆菌。
(5)出现感染后白细胞很快进入膀胱和尿液:清除细菌。
(6)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活瓣结构:防止尿液、细菌进入输尿管。
(7)女性阴道的乳酸杆菌菌群:对限制致病病原体的繁殖有重要作用。
2、损害防御功能的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良刺激可导致上述正常的防御机制受到损害,从而增加尿路发生感染的风险。
(1)尿路梗阻:可由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引起,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畸形、肿瘤、异物等,导致尿流不畅,细菌不易被冲洗而清除,在局部大量繁殖引起感染。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路梗阻是中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2)膀胱输尿管反流: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及膀胱开口处的黏膜形成阻止尿液从膀胱反流至输尿管的屏障,其功能或结构异常时尿液可发生反流,膀胱内细菌随之逆行至肾盂,引发肾盂肾炎。
(3)免疫缺陷:机体免疫力低下,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长期卧床、严重的慢性病和艾滋病等。不仅增加尿路感染发生的概率,而且可使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4)神经源性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脊髓损伤、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所致者。因长时间尿液潴留和(或)长期使用导尿管致感染。
(5)妊娠:妊娠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约2%~8%妊娠女性可发生尿路感染,与孕期输尿管蠕动功能减弱、暂时性膀胱输尿管活瓣关闭不全及妊娠后期子宫增大致尿液引流不畅有关。
(6)性别、性活动:女性尿道较短(约4cm)而宽,距离肛门较近,开口位于阴唇下方,是易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性生活时尿道口周围的细菌易被挤压入膀胱而引起尿路感染。
(7)医源性因素:导尿或留置导尿管、膀胱镜和输尿管镜检查、逆行性尿路造影等可致尿路黏膜损伤,易引发尿路感染。
(8)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肾发育不良、肾盂及输尿管畸形、移植肾、多囊肾等。
(9)其他因素: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尿路感染的易感性与宿主基因有关,如尿路上皮细胞P菌毛受体数目增多可降低尿路黏膜局部防御感染的能力。
典型症状
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尿路刺激症状多见,典型的尿路刺激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这些症状常常并存。尿频指排尿次数增加,正常人平均排尿4~6次/昼和0~2次/夜。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常常出现尿失禁。尿痛是由于排尿时病损部位受刺激而产生疼痛或烧灼感。不同种类尿感临床表现上有所差别,一些患者可以没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常见于健康年轻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的尿路刺激症状和耻骨上疼痛,一般无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
2、反复发作性膀胱炎
膀胱炎反复发作主要源于重新感染,少数为复发。重新感染是抗感染治疗后细菌消失,停止治疗后由不同的致病菌重新引起的感染。一般在停药6周或在细菌学检查和尿液检查持续正常3周后;发生的再感染,支持重新感染。复发是指治疗后细菌消失,但停药后6周内复发,致病菌与前次相同。
3、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可出现明显的全身感染症状,表现为寒战、发热,可伴恶心、呕吐,体温多在38~39℃,甚至高达40℃,伴或不伴腰痛、尿路刺激症状。可以合并菌血症,但很少出现革兰阴性杆菌脓毒症。体检可以发现肋脊角区或季肋点压痛和肾区叩击痛。
4、复杂性尿感
可表现为无症状菌尿、膀胱炎、肾盂肾炎。主要见于泌尿系统解剖和(或)结构异常、基础肾脏病变和全身性病变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的个体,容易出现耐药菌株的感染。
5、无症状尿感
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症状,排除尿液污染后,连续2次清洁中段尿培养的细菌菌落计数均≥103CFU/ml而<105CFU/ml,且为相同菌株。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杆菌,主要见于糖尿病、孕妇、老年患者、肾移植受者、留置尿管者。
并发症
尿路感染如及时治疗,并发症很少,但伴有糖尿病和(或)存在复杂因素的尿路感染,特别是急性肾盂肾炎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时,可出现多种并发症。
1、肾乳头坏死
指肾乳头及其邻近肾髓质发生缺血性坏死,常发生于伴有糖尿病或尿路梗阻的肾盂肾炎患者,属于严重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剧烈腰痛、腹痛和血尿等,有时可出现肾绞痛。
2、肾周围脓肿
为严重肾盂肾炎直接扩展而致,常存在糖尿病、尿路结石等易感因素。除原有症状加剧外,常出现明显的患侧腰痛,且在向健侧弯腰时疼痛加剧。治疗主要是加强抗感染治疗和(或)局部手术引流。
3、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
多见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尤其是接受膀胱镜检查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者。该并发症病情凶险,突起寒战、高热及休克,死亡率可高达50%。
4、尿路结石与梗阻
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可产生尿素酶,分解尿素,使尿液碱性化,尿中磷酸盐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结石常为双侧性,结石的小裂隙内可藏致病菌,易致抗感染治疗失败。感染合并尿路梗阻时,导致肾盂积液、反流性肾病等,会加速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