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D)又称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抑郁症,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抑郁发作时表现为情绪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等,最典型形式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具体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生物化学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本病起病年龄早、患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需早期积极接受治疗,以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基本病因
病因仍不清楚。大量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等因素都对其发生有明显影响,并且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遗传因素
在双相障碍的病因中,遗传因素是双相障碍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双相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分裂症更为突出。
2、生物学因素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的改变及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等,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3、心理社会因素
研究提示,应激、负性生活事件及社会经济状况缺乏等因素与本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如丧偶、离婚、婚姻不和谐、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家庭成员患重病或突然病故。刺激性的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其与抑郁发作的关系较为密切。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双相障碍的发病风险升高:
1、精神压力巨大。
2、酒精滥用或毒品。
3、不合理使用某些抗抑郁药物。
4、已发生双相障碍者在症状消失后随意停药可能造成疾病再次复发。
典型症状
双相障碍患者可以表现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混合发作,不同的发作情况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常见如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情感高涨、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等。
1、抑郁发作症状
(1)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
(2)思维迟缓: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回避社交,严重时甚至可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的木僵状态,称为“抑郁性木僵”。有时可伴有焦虑,出现坐立不安、手指抓握等症状。
(4)认识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
(5)躯体症状:较常见,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
2、躁狂发作症状
(1)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原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患者自我感觉良好,主观体验特别愉快,整日笑逐颜开;但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易激惹、愤怒,容易暴跳如雷,甚至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
(2)思维奔逸:患者联想速度明显加快,思维内容丰富多变,自觉脑子聪明,反应敏捷。语量大语速快,口若悬河,有些自感语言表达跟不上思维速度。
(3)活动增多、意志行为增强:多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即内心体验、行为方式与外界环境相协调。患者自觉精力旺盛,能力强,兴趣范围广,想多做事,做大事,想有所作为,因而活动明显增加,但多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4)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患者的思维内容多与心境高涨一致。常出现自我评价过高、语言内容夸大等表现。
(5)睡眠需求减少:睡眠明显减少,终日奔波但无困倦感,是躁狂发作特征之一。
(6)其他症状:可有食欲增加、性欲亢进,有时则可在不适当的场合出现与人过分亲热而不顾别人感受的症状。
3、混合发作症状
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可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如抑郁心境伴以连续数日至数周的活动过度和言语迫促,躁狂心境伴有激越、精力和本能活动降低等。抑郁症状和躁狂症状也可快速转换,因日而异,甚至因时而异。如果在目前的疾病发作中,两类症状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则归为混合性发作。
并发症
自杀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