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是指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应力损伤等原因造成的骨的连续性发生中断,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可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一旦发生骨折应及时就医治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手法复位、外固定或手术治疗,以促进骨折愈合。
基本病因
交通事故、外力撞击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小腿,均可能造成胫腓骨骨折。此外,长期积累性应力损伤也可导致骨折。身体原有骨骼疾病、儿童可增加患病风险。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发生骨折。例如小腿被重物直接撞击后,胫腓骨骨干在被撞击的部位发生骨折。
2、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作用或肌收缩使肢体受力部位的远处发生骨折。多为螺旋或斜形骨折,合并不同程度的骨间膜纵向撕裂;双骨骨折时腓骨骨折线高,软组织损伤较轻。
3、积累性劳损
长期、反复的应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处,使之发生骨折。例如长距离行军或长跑运动后发生腓骨干下1/3的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骨折无移位,但愈合慢。
危险因素
1、身体原有骨骼疾病,骨受到轻微外力时可发生断裂,称病理性骨折。如骨髓炎、骨肿瘤、严重骨质疏松症等病变。
2、儿童骨骼尚未发育完全,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更容易受到暴力创伤。
典型症状
胫腓骨骨折的患者可有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患肢短缩、异常活动、骨擦感、骨擦音等症状。合并神经、动脉损伤时,会有相应症状与体征。
1、疼痛与压痛
患者均有疼痛,移动患肢时加剧。触诊时,骨折处有局限性压痛和轴向叩击痛。
2、局部肿胀与淤斑
因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软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在闭合性骨折周围形成血肿,软组织亦因受损而发生水肿,患肢显著肿胀,可产生张力性水疱。严重时可阻碍静脉回流,使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甚至可阻碍动脉血液循环。外伤后由于血红蛋白分解,皮下瘀斑可变为紫色、青色或黄色。
3、功能障碍
骨折后,肢体部分或全部丧失活动功能。但需注意,嵌插骨折及裂纹骨折等不完全骨折可保留大部分活动功能。
4、畸形
由于骨折段移位,导致受伤部位失去正常形态,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旋转畸形。
5、反常活动
骨折后,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异常的活动。
6、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互相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需要注意嵌插骨折、裂纹骨折,可不出现上述体征。骨折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
并发症
1、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决定骨折本身,例如高能量的骨折,有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开放性骨折,有100%移位的骨折,这些骨折比低能量损伤造成的骨折更易形成延迟和不愈合。如果有感染发生,形成不愈合的可能性大。骨折端分离移位或有完整的腓骨均能阻碍负重时骨端接触,可形成延迟或不愈合。不稳定的内或外固定使骨折端过量的活动得不到控制,易形成延迟和不愈合。
2、感染
胫骨骨髓炎及感染性不愈合是胫骨骨折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截肢。感染易发生于下列情况:高能量损伤、有皮肤坏死的、开放损伤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有皮肤缺损或皮瓣失败。
3、骨缺损
骨折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缺损,需要进行骨移植进行修复。
4、畸形愈合
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移位比例来判断畸形愈合。胫骨骨折后短缩较为常见,特别在早期负重时,短缩后骨折端相接触、加压,促进了骨折愈合。
5、皮肤缺损
胫骨前内侧仅位于皮下,所以骨折往往造成皮肤损伤或缺损。
6、血管损伤
高能量损伤所致粉碎、移位的开放胫骨骨折,特别是近1/3处的胫骨骨折,常易造成血管损伤,这是由于在有胫骨近端胫前动脉从后方穿过骨间膜。动脉损伤常由于骨块直接刺伤,或由于骨块压迫及软组织肿胀阻塞血管。不可修复的动脉损伤将导致在损伤平面水平的截肢。
7、筋膜间隔综合征
筋膜间隔综合征闭合骨折中前室筋膜间隔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在开放性骨折中也可发展成此症。如怀疑有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病人可使用压力测定仪测量前室内压力,明确诊断后应立即行筋膜减张术。
8、神经损伤
在小腿由于创伤造成的原发神经损伤不常见。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胫腓骨近端骨折伴有严重内翻畸形或直接暴力作用于腓骨颈可以损伤腓神经。继发的神经损伤较为常见如严重软组织肿胀,石膏压迫腓骨颈部。
9、关节僵硬和强直
胫骨骨折后产生关节的骨性或纤维性强直较少见,但膝、踝及距下关节僵硬可见。关节僵直的病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固定时间过长所致。另外有人认为是由于原始软组织损伤或继发感当造成。往往上述病因共同作用,因为原始软组织损伤重的或感染的需要更长的关节固定时间。踝关节较膝关节更易强直。手术内固定的优点就是让病人尽早主动活动关节防止其僵硬。
10、创伤性关节炎
除非涉及关节内骨折,胫骨骨折后形成创伤性关节炎者少见。目前仍无法确定对线畸形与膝、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关系。
11、反射性、交感性萎缩(Sudeck萎缩)
Sudeck萎缩多见于胫骨骨折后不能早期负重及石膏固定过长的病人,这些病人往往骨折及软组织损伤严重。其临床表现为早期肢体肿胀、痛疼,后期发生肢体萎缩。
12、再骨折
再骨折发生于石膏固定过早拆除或过大应力作用于胫骨强度未完全恢复的病人,常见于喜爱运动的年轻人。
13、爪形趾畸形
后室肌肉缺血可以造成较严重的爪形趾畸形,胫骨前方的伸肌粘连一般不造成爪形趾畸形。无论治疗方法如何,病人应鼓励伸屈足趾活动,被动活动也应每日至少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