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医生,古代称大夫或郎中。现在“大夫”一词在北方人中也常用。在欧美医生普遍被称为“Physician”,只有外科医生被称呼为“Surgeon”。自中世纪后人们普遍认为“内科学”=“医学”=“内科医生”=“医生Physician”。而外科医生的工作是美容和理发,只作为医疗补助工作存在,可是随着时代前进外科医生和药剂师都逐渐开始独自进行治疗,他们也变得被看作医生。外科医生的法语称呼为:Decin(Medusan),德语是:Arzt(arutsuto)。但在英联邦英国外科医生,今天还以“密司脱”称呼。
词语:
基本解释
[Doctor;Physician;Surgeon;Medical man];唐时设置学校令人习医,凡学医的人称为医生。今则用为业医治病者通称。
详细解释
1、古代从官学中学医肄业的人。
《唐六典·太医署》:“医生四十人,典学二人。” 李林甫 注:“后周医正有医生三百人,隋太医有生一百二十人,皇朝置四十人。”
《元典章·礼部五·医学》:“各处有司广设学校,为医师者,命一通晓经书良医主之,集后进医生讲习《素问》、《难经》、仲景、叔和脉诀之类。”
2、掌握医药知识、以治病为业的人。
宋·范成大《书事》诗之二:“门外虽无车辙,医生卜叟犹来。”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八回:“晋国医生入视,不识其症,不敢下药。”
《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以后,王氏的病渐渐重将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
曹禺《雷雨》第二幕:“周蘩漪:你跟老爷说,说我没有病,我自己并没要请医生来。”
3、指医术。
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第二一章:“大夫原不会医生,误被都人唤此名。”
分类:
急诊科
急诊医生特指的是急诊专科医生,我国急诊医师专业学会由世界急诊医学会和中华急诊医学会管理,一般在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以及急诊病房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从事急诊、急救和危重病监护治疗工作。急诊医学是伴随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急诊医生被誉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浓缩了大量的医学现代高科技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专门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为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急诊医学科(室)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90年代的急诊科突出了科室的特色和融入了重症监护的优势,因而在现代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现代急诊医学科已发展为集急诊、急救与重症监护三位一体的大型的急救医疗技术中心和急诊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可以对急、危、重病人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因此急诊医学被喻为现代医学的标志,急诊医生被誉为人类生命健康的守护神。据1986年《中国卫生年鉴》(英文版)中报道,全国已有11497家县级以上的医院设置了配备合格医护人员的急诊科或急诊室。器械设备得到更新,向专业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不过不少医院成立急诊科只是重点解决行政管理问题。但发展急诊医学重要的是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的急诊医疗体系和提高急诊医学水平,如何去实现,需要从事这个专业的人员去构思、实践和总结。目前并无现成的模式,要靠自己去探索、设计和建设。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主要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建适合我国社会的急诊专业。
像医学领域中所有专业学科一样,临床的经验和教训需要专业人员来分析和总结。这是发展和提高每一学科的必要条件之一。急诊医学也是如此,所不同的是它成立伊始,急诊专业医师非常缺乏。但是它的发展是很快的。因为它属于医学科学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急诊医学必然也会迅速发展的。此外它是一门解决急性病和危重病的学科,并且要研究如何更迅速、更有效、更有组织地抢救急危病例,和处理“灾难医学”所遇到的问题,社会需要它,人民需要它。
以诊治一例急诊病人来看,如忽视或不够重视发病之初的处理,并及时安全地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室,而在急诊室也未予恰当处理,等他的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才开始投入大量人力和采用各种先进器械来救治,即使挽救了他的生命,这并不能认为是现代急诊医学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病人发病之初或受伤之际就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将他安全转送到医院,立即接受急诊室医师有效的初步诊断的治疗,然后根据病情,安排他们的转归。多数接受治疗后可以回家继续服药、休息治疗、少数危重病患者,就可以经适当处理或手术,然后转到强化监护医疗病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冠心病监护室(Coronary care unit,CCU),或专科病房。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就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已组建成功一个完善的EMSS,但是为时不会太远的。很多城市已经在向这种方向努力着。
全科
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学专业培训,临床技能全面、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基层医疗保健人才,富有独立工作能力,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便捷、廉价的防、治、保、康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开展全科医疗服务,如果没有具有活力的全科医生做坚实的基础,工作将缺乏生气和动力,那种以单纯的专科医疗的服务体系,势必造成医疗秩序的混乱,也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能够负担得起。
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对全科医生的定义是:在家庭、诊所或医院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人性化、初级、连续性医疗服务的医生。全科医生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人们的心态、人际交往、疾病的来龙去脉,是初级医疗保健的专家。全科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有疾患的人,并且包括广大的健康人群,他们可利用社区的一切资源,如政府、民政、慈善以及企业团体、居委会等,解决患者的具体困难。根据疾病的需要可将其妥善的转入专科或大医院诊治,全面协调医-患之间的关系,为患者负起全程的责任。
特点
(一)全科医生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综合性的知识:全科医生掌握全面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除此外还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政治、法律、社会经济学甚至宗教知识,以便解决各种问题及各种个体的身心疾患和群体的健康卫生问题。
2、高尚的素质:全科医生肩负生命周期健康照顾的重担,对每一位人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每一问题需始终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必须具备有冷静的头脑、良好的思想境界,甚至具有政治家的智慧,洞察眼前所经历的一切事物,调节人们的情绪,使人们相对的思想平静、生活安逸、工作舒畅、精神愉快。因此,他们除具有好的医学才能外,还必需有高尚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全科医生一生需不断进取。
3、丰富的生活经验:全科医生面临的是疾病和生活交织的问题,是医学知识与社会常识、人文科学边缘的接合,他们生活在社区,距居民最近,不是在高墙内的医院,而是不时的介入个人和家庭之中,最能了解人们的生活情境,了解各人的心愿和家庭状况,从实践中获得和总结丰富的生活经验。正是由于这些,丰富了他们的头脑,使其对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卓越的管理才能:全科医生以病人为中心,维护患者的利益,站在较高的层次观察和管理社区内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并且对整个社区卫生状态进行监测,随时提出干预措施,与有关部门(政府、企业、慈善等部门)进行协商共管。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诊听,更是要进行细致的业务、人事、经济管理,因此在其工作中施展了卓越的管理才能,也只有具有这种才能,方能当好一个全科医生。由于全科医生对医疗和医疗费用的卓越管理,而获得了医疗保健“守门人”的专业称号。
5、执着的科学精神:随着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人民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提高,全科医生为满足社区和个人的需要,必须对各门学科不断的学习和究研,只有具有谦虚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不断进展和变化的科学和社会知识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处理好社区和人群的健康问题,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全科医生。
业务范畴
(二)全科医生的业务范畴
1、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
2、对危重急症进行院前处理;
3、心理咨询、对个人及家庭问题的处理;
4、传染病的管理及处理;
5、建立家庭病床,上门处理家庭病人;
6、家访或为老人提供方便服务;
7、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
8、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9、社区大卫生管理,包括疾病监测(地方病、职业病、传染病、多发病)、多发病危险因素调查、饮食卫生、公害等管理;
10、协调病人转诊、会诊、咨询专家以及医疗救济和支持;
11、社区人群周期性健康检查;
12、对本部门管理;
13、个人学习、进修学术交流、会议等。
由此可见全科医生是受过全科训练的具有初级保健特长的医生,参见1。一位全科医生大约可管理1000--3000人左右,他与专科医生协作完成医疗保健的I、II、III级防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认为,医疗系统全科与专科医生的比率为1:1较为合适,而某些国家则认为全科医生多一些。
职业道德:
(一)作为医生,应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
(二)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三)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四)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接受患者红包、宴请,不向患者或家属借钱、借物;
(五)不泄露病人隐私与秘密;
(六)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七)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宣言:
准许我进入医业时:
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
我将要给我的师长应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将要凭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病人的健康应为我的首要顾念;
我将要尊重所寄托予我的秘密;
我将要尽我的力量维护医业的荣誉和高尚的传统;
我的同业应视为我的同胞;
我将不容许有任何宗教、国籍、种族、政治或地位的考虑介入我的职责和病人之间;
我对人类的生命,自受胎时起,即始终寄予较高的尊敬;
即使在威胁之下,我将不运用我的医学知识去违反人道。
我郑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诺言。
中国医生工作现状:
中国医生的工作现状,面临多方面的压力
社会压力
主要是司法的不公正、公众对医疗工作的误解和媒体的推波助澜,这种不公正源于对医学的不了解、无知和想当然,制定法律的人对医学几乎是一无所知,他们往往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其他行业的推理制定法律,而懂得医疗的人又不懂法律,根本不能参与法律的制定,患者更是对医疗期望值太高,不顾客观条件,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会万无一失,一旦有失,便是医疗事故。而媒体更是为了新闻效应或者是搞噱头,根据自己有限的知识(对医学一窍不通,却大谈医疗问题的大有人在),感情用事,闭门造车,或者是出于对一些个别现象的不满意,便一概而论,一点带面。比如,现在的医疗纠纷为什么往往是患者胜诉呢?法律的倾向弱势是其中原因之一,法律倾向弱势群体无可厚非,病人相对医院,医院是强势的,医生相对病人又是弱势的。一些病人及家属在律师的帮助下(为了共同的利益——钱),绞尽脑汁,本来就是一个医疗纠纷,结果先是说医疗事故,结果是没有根据,然后又说是民事纠纷,告你人身伤害,只要能找出过错,不管是否与后果有关,都要败诉,一个行将死亡的病人,不治而亡,结果赔偿要和一个健康人被车撞死一样。无论从死者本身的状况而言还是造成死亡的原因而言,不可同日而语。医学是个不完善的学科,甚至不能算作一门科学,最多算是一个职业,就像木匠瓦匠一样,医学不能像数学物理那样精确,较好的医生也不能计算出一个病人什么时候死亡,甚至我们都不能计算出来一个感冒的病人什么时候痊愈,一种药物用到一个病人身上会有什么后果,常常是我们在一些病人的身上的得到的经验用在另一些病人身上,这是当代医学的现状,每个病人个体有很大,结果可想,经常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这是病人和医生都不希望的,这令我们很难堪,也是公众不能相信的,但这是现实。我们天天都在犯错误,天天在误诊,天天在用错药,天天给病人增添痛苦,即便是一个医学专家也是如此,这是无情的现实,医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的同时又造成新的损伤、副作用乃至于死亡,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个浅显的道理。医学本身就像一个孩童,他在成长,完善,可是人们却要医生成为完人,不能出错,这是不可能的。这给医生带来的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他们知道生命的价值,他们不想让生命泯灭,但是医学对于自然规律来说,就像螳臂挡车,我们明知不能让每个人都健康、都永远的活着,但是还要尽力而为,就像唐吉柯德。死亡是必然的,不可抗拒的,这是自然规律,但是人们都不想死亡,所以就把这个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这是多么沉重的担子,医生的肩膀根本抗不起这副重担。社会对医生的苛求是医生难以担当的。特殊的环境竟然造就了一批所谓“医闹”。他们闹得医生不能正常工作,医院不能正常开诊。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病人的死亡医生本来就很内疚、痛苦,甚至几天都不能从不快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如果再受到病人家属的指责、辱骂、甚至是殴打,法院的传讯,对于他们心灵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日积月累,很多医生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当然还包括工作负荷过重、长期睡眠不足等),结果导致了心理疾病,当然最后受害的还是病人。一个病人给另一个病人治病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在医生这个群体,有心理疾病的占相当比例,与工作年限是成正比的。有谁能来救救这些天天在救死扶伤的医生呢?现在是没有的。
患者压力
当今中国的一些患者,更确切的是患者家属,他们总想花最少的钱甚至是不花钱,找较好的医生,用较好的设备,用较好的药物,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会不满意,投诉、告状。对于治病的要求是不同于其他消费的,没有钱治病却有钱大办丧事;没有钱治病但是为了找个好医生去送礼;他们宁可把钱花在赌博、到娱乐场所,也不愿意花在治病上;这种观念不是个别现象,观念的落后导致了医患之间的摩擦频发。医患之间互不信任,当病情变化时,他们往往反应是,是不是错误了或者手术做错了,更有甚者他们还用现代化的设备监视医生的行为,比如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还有笔记本记录你的一举一动,为了告状准备证据,事情还没发生,就未雨绸缪,医生边抢救边要防备授人以柄,结果是越紧张越出错,最终结果吃亏的当然还是患者,很多医生都有如履簿冰之感,终日诚惶诚恐,特别是低年资的医生,而中小的医院的医生更是可怜,他们平日没有进修的机会,也没有良好的设备,接触的病人少,经验缺乏,特别是分科不细,导致了他们在处理一些比较专业的问题,出现差错,不规范,到了医疗事故坚定委员会,专家们就以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学识去判断这些医生的对错,以一个专科医生的水准去要求他们,结果经常是有错误的,赔钱就是当然的了。这种压力甚至是导致了医生在处理问题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明哲保身,治疗不积极,导致病人失去救治的机会。
超量工作
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医生的工作制,上了一宿夜班,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昏昏沉沉的能看好病吗?这是对患者极不负责的表现,甚至还要提倡带病坚持工作,你自己不健康怎么能为病人服务的呢?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每个医院都是这样做的。
医院压力
来自医院的压力,这几年医疗改革方兴未艾,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把医生的变成商人,就是所谓的市场化,医生本来是要节省开支的,节约医疗资源,但是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就要鼓励医生多开药,多作检查,花费多了 ,病人就不满意,怨气就会发泄到医生的头上,如果挣不到钱,工资就开不出来了,因为政府是不给拨款的,重赏之下就有了勇夫,大家争先恐后为医院做贡献,但是静下心来有经常感到内疚,受到良心的谴责,卫生部有八不准,地方政府有把你推向市场,医生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不知自己是商人还是医生,内心受到折磨。
生活压力
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的医生像中国医生这样劳累,而报酬又是那么可怜,中国的医生累与我们的人口众多有关,这似乎没有什么办法,但是薪金低这本是可以解决的,但是由于社会偏见,导致了医生的工资低的可怜,在中国分配一直是个难题,辛苦的不挣钱,挣钱的不辛苦。一位姓马的德国老人说过:人只有吃饱了饭才能去从事道德、艺术。当然医生也不例外。由于他们的工资低,医生们不得不放下尊严,收红包,收回扣,已经蔚然成风。尽管行政主管部门说是少数医生所为,但我想各位医生是心知肚明的。也没人相信。由于不能从正常渠道得到他们的报酬,这对大多数医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一点可怜的工资生活就很困难了,还要赡养父母,为子女付出高昂的学费,很多医生已经是高职了(主要是中小医院的医生),也光荣的加入“啃老族”了。超负荷的工作和低微的收入更导致了一些医生的心理失衡,他们不得不经商。医疗工作本来就很辛苦了,还要干第二职业,其辛苦可想而知。
面对这些压力,医生们该怎么办?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改行,他们把毕生精力都倾注在在医学上了,别无所长,再说总要有人治病救人啊,既然还要继续做下去,那就不能坐以待毙,要通过医生们的努力,改变现在的不利环境,要让社会公众特别是法律界人士和媒体了解医学到底是怎么回事。让病人和家属回归理性,让他们知道医学不是万能的,人的死亡是必然的,只要我们尽力了,就算是对得起生命,医生和其他人一样也会犯错误,而且由于医学的不完善,会经常犯错误,后果是可怕的,不可挽回的。但是谁都不愿意看到这种后果,要获得这样一个环境是很难的,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相信会有一定的改变,就算是我们这一代不能改变什么,我们也要为后来者创造一个好的医疗环境,这是每一个医生的责任,不要说与你无关,如果这样说你就不配当一个医生,因为医生应该的是无私的,这件事情只有医生能说清楚,别人都不可能。不要等待环境会自己变好。当然我们自己的技术精湛是最重要的,虽然这很难,甚至是高不可攀,但是也要尽力而为。
考试资格:
为做好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现对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如下: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医师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4号)和《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6号)的有关规定。
二、报考人员应按本人试用期所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得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
三、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历,试用期在医疗机构检验科工作的,可以参加临床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四、具有医学营养学专业学历的,可以根据试用期的工作岗位报考临床或公共卫生类别的医师资格考试。
五、已获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并取得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者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者参加过省级中医(药)行政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申请参加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