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variation)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表现存在差异的现象;是生物繁衍后代的自然现象,是遗传的结果。它可分为可遗传的变异与不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变异有基因重组(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基因突变(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等,变异既可以在自然状态下产生,也可以是人为地实现;区别在于自然状态下称为自发突变,而人为则称为诱发突变。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每10万个或 1亿个碱基在每一世代才发生一次基因突变。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基因重组是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二倍体生物体型变异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遗传因子的重组。遗传变异是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是主要两种;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变异在哲学上的意义是只为进化提供基础,点突变的随机性是否与整个系统相协调,还得由生物机体的调节装置加以检验,而且“热点”的存在也表明突变不完全是随机的。突变型发生后进入群体,又受到群体生理规律的制约,在生态范围内最后由自然选择决定取舍。经过这种多层次的相互制约,不确定的偶然变异便纳入一定方向。这一过程体现着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