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阳虚(deficiency of heart yang),是指心中阳气不足,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减退,虚寒内生的病理变化。临床常见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疼痛,活动后加重,畏寒肢冷,精神倦怠,肢体无力,少气懒言,自汗、面色苍白等。发生多与禀赋不足、思虑过度、久病失养,或年高体弱等因素有关。本证若辩证明确,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未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危候。
基本病因
心阳和心阴是心气的两种不同属性的部分,心阴是心气中具有凉润,宁静、抑制作用的部分;心阳是心气中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部分。心阴与心阳协调,则心气调达,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稳定有度。心阳不足,激发心脏的搏动和精神活动等作用减弱。本证多由禀赋不足、思虑过度,久病失养,或年高体弱等原因所致。病性属虚,病位在心。
1、禀赋不足
先天不足,素体阳虚,推动激发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减弱,脏腑经络机能减退,心阳逐渐虚弱,形成本证。
2、年高体弱
年老体弱,肾气逐渐衰退,元阳不足,肾阳为心阳之本,肾阳虚衰不得制阴,水气凌心,导致本证。
3、久病失养
痹证、肺病、肾病等日久不愈,病邪累及于心,日久心阳不足,形成本征。
4、劳倦过度
长时间用脑过度,思虑劳神,耗伤心血,阴虚不足,日久伤及心阳,形成本证。
典型症状
本证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和心神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等方面。临床以心悸气短,心胸憋闷或疼痛,活动后加重,畏寒肢冷,精神倦怠,肢体无力,少气懒言,自汗、面色苍白等为主要特征。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危候。
1、心脏症状
心气充沛,心脏有规律的搏动,脉管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若心阳不足,心脏搏动失常,推动和调控血液稳定运行的作用失常,常见心悸怔忡。活动后耗伤阳气,因此活动后加重。
2、主血脉功能失常
心阳不足,使血脉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失常,壅塞不通,不能正常输送血液,不通则痛,出现心胸憋闷疼痛。脏腑形体官窍得不到濡养,出现怕冷,肢体不温,口唇青紫,肢体乏力等。
3、精神思维活动的异常
心阳不足,接受外界事物和各种刺激并作出反应,进行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机能失常,精神疲倦不振、思维不够活跃,嗜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