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系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经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传播。HIV主要侵犯、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细胞和(或)功能受损乃至缺陷,最终合并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病死率高的特点。
病因总述
艾滋病的主要病因是通过各种途径感染了HIV病毒,HIV病毒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 CD4+ T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主要表现为CD4+ T 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危险因素
1、高危性行为
主要是指没有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尤其是与高危性伴侣发生关系时感染病毒的风险会增大。性传播大多数是因为与HIV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而感染。
2、男男性行为
男男同性恋很多会采用肛交的方式。肛门直肠与女性阴道解剖结构不同,在进行肛交过程中,直肠的黏膜相对干燥,极易形成破损出血,如果一方是艾滋病患者,则病毒将从肛门或直肠黏膜破损处直接进入血液,增加男男同性性行为者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滥交,拥有多个性伴
拥有多名性伴侣,可增大感染艾滋病或其他性病的风险。
4、患有性病
如梅毒、尖锐湿疣或活动性疱疹等,生殖器本身存在皮损,与HIV感染者无保护性交时很容易传染。
5、吸毒
如果共用针头、注射器、药棉或其他注射设备,HIV感染风险会升高。
6、其他因素
女性患者有盆腔炎症等妇科疾病时,阴道等黏膜有充血、水肿,性活动过程中容易损伤并发生黏膜破裂出血等,造成HIV传播。
典型症状
潜伏期平均9年,可短至数月,长达15年。从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复杂过程,在全程的不同阶段,与HIV相关的临床表现呈多种多样,根据我国有关艾滋病的诊疗标准和指南,将艾滋病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急性期
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全身不适、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此期血清可检出 HIV RNA及P24抗原。而HIV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CD4+淋巴细胞计数一过性减少,同时CD4/CD8比例倒置,部分患者可有轻度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及肝功能异常。
2、无症状期
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病毒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转矿的个体差异、营养、卫生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此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CD4+淋巴细胞计数逐渐下降,此期具有传染性。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少于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1)HIV相关症状
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另外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2)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①呼吸系统:人肺孢子菌引起的肺孢子菌肺炎,表现为慢性咳嗽、发热、发绀、血氧分压降低,少有肺部啰音。胸部X线显示间质性肺炎。六甲烯四胺银染色印片或改良亚甲蓝对痰或气管灌洗液染色可快速检出肺孢子菌。CMV、MTB、鸟复合分枝杆菌、念珠菌及隐球菌等常引起肺结核、复发性细菌、真菌性肺炎。卡波西肉瘤也常侵犯肺部。
②中枢神经系统:新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弓形虫脑病、各种病毒性脑膜脑炎。
③消化系统:白色念珠菌食管炎、巨细胞病毒性食管炎、肠炎,沙门菌、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及隐孢子虫性肠炎;表现为鹅口疮、食管炎或溃疡,吞咽疼痛、胸骨后烧灼感、腹泻、体重减轻,感染性肛周炎、直肠炎,粪检和内镜检查有助诊断:因隐孢子虫、肝炎病毒及CMV感染致血清转氨酶升高。偶可有胆囊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
④口腔:鹅口疮、舌毛状白斑、复发性口腔溃疡、牙龈炎等。
⑤皮肤: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真菌性皮炎和甲癣。
⑥眼部:CMV视网膜脉络膜炎和弓形虫性视网膜炎,表现为眼底絮状白斑。眼睑、眼板腺、泪腺、结膜及虹膜等常受卡波西肉瘤侵犯。
⑦肿瘤:恶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等。卡波西肉瘤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黏膜,可出现紫红色或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融合成片,表面溃疡并向四周扩散。这种恶性病变可出现于淋巴结和内脏。
并发症
1、机会性感染
(1)原虫感染
①弓形体病:常有头痛、发热、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诊断主要靠检测血中抗弓形体IgM抗体(+)或头颅CT见典型环圈状病变。
②隐孢子虫肠炎:主要有腹泻,为水样便,有时量很多,可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2)细菌性感染
有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常继发于一些并发症,最多见的是结核杆菌和鸟型分支杆菌,临床肺结核进展很快,可见空洞和痰菌阳性,治疗较困难亦有全身播散性结核。
(3)真菌感染
①常见口腔念珠菌感染,亦有食管气管或结肠念珠菌感染。
②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近年发现卡氏肺孢子虫的DNA更像真菌,因此将之归在真菌性感染。主要表现为低热、干咳少痰,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体检有轻度紫绀,两肺偶有痰鸣音,很少闻及湿啰音,血气氧分压下降明显,胸片可见肺纹理增多,或斑片阴影,严重时两肺有大片融合阴影呈毛玻璃状,若作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液检查可找到卡式肺囊虫滋养体和包囊。
③隐球菌脑膜炎及组织胞浆菌或青霉素的全身性感染亦屡见报道。
(4)病毒性感染
可见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单纯疱疹病毒(HSV)、带状疱疹病毒(HZV)、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等感染。
2、恶性肿瘤
(1)卡波西肉瘤:可在皮肤或黏膜上包括肺和食道胃肠均可见,诊断需靠活检做病理检查。
(2)淋巴瘤:常有持续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诊断亦要靠活检送病理。
3、常见营养不良
由于发热、腹泻各种感染或肿瘤消耗过多,而患者又食欲减退,时间长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于恶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