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指的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由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都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与否决定这人体是否会产生疾病。自身抗体在人体血液中有一定的滴度,若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定的水平,就会对身体产生损伤,从而诱发疾病。在人体自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时,则会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从而机体会产生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许多自身抗体,例如抗心磷脂抗体、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抗神经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胰岛素体抗体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体。抗体一般是由于外来蛋白质或其他物质进入机体后由免疫系统产生,它是用于免疫反应从而消灭外来的有害物质。免疫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识别并忽视机体自身的细胞,所以不对其产生抗体,而且我免疫系统也不会对环境中没有威胁的物质,产生反应。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会失效,会把自身的物质当做是抗原,从而机体会产生自身抗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这种免疫识别功能的失效会是机体免疫系统混乱,自身抗体会攻击机体自身的细胞、组织、器官,引起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损害。
自身抗体的发病机制至今没有弄清楚,可能是致病抗原与自身成分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的分子结构:出现了与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免疫应答;也可能是某些感染因素使自身抗原变性,免疫系统对这些暴露的新抗原产生自身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