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年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指一个人生理学上的年龄,体现这个人的生命活力。生理年龄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科学家制订出一套新的健康检测法,可以测试出一个人的生理年龄,知道他是否未老先衰。一个人衰老速度越快,则他的"真实"的生理年龄就越大。这个测试关于瞳孔大小,大脑活性,眼角膜环,皮肤弹性以及反射动作和平衡性。
黄教授参考了众多国外文献后,从中国实际出发,概括出13个影响生理年龄的“加分/减分因素”,包括血压、每周吃早餐的天数、过去3年中平均每天锻炼多少时间、每晚平均睡多少小时,每天平均饮酒量、每天进食水果量、父母寿命、婚姻状况、每月与亲戚或朋友聚会的次数、吸烟与否、周围是否有人吸烟、每年有多少次性高潮,以及受教育程度。这里所说的加分,说明加快衰老。如果减分,也就是减缓衰老。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公式来计算:生理年龄=实际年龄+(不良习惯导致的加分-良好习惯带来的减分)×年龄参数。
与生理年龄还有联系就是心理年龄,心理年龄的高低,和一个人的遗传、性格、环境等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受到心情等多变因素的影响,它本义并不是一个“病理名词”,而只是一个心理发展的“时间参数”。“心理年龄”不过是一种象征的说法,并且心理年龄并不具备智力那样的稳定性,经过人的不断努力,它可以得到调整和优化。心理年龄的高低各有好坏,并不是的好和坏可以定义的。人的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成一般对应的关系,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体现出发展中的个体差异和不平衡性,因此人的心理年龄、生理年龄以及智力年龄并不是总是同步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