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临床表现为白斑或(和)白发,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严重时可影响容貌美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肤色深人群比肤色浅人群发病率高。本病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采用药物治疗、光疗、移植治疗、脱色治疗等方法医治。
基本病因
黑素细胞可产生黑色素,而黑色素可赋予皮肤、头发和眼睛颜色。若黑素细胞死亡或停止产生黑色素,则可导致色素脱失,引起白癜风的发生。本病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有研究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是在遗传背景下由多种内外因素促发,出现自身免疫、氧化应激、黑素细胞自毁及神经精神等多方面功能障碍,导致酪氨酸酶系统抑制和黑素细胞破坏,最终使患处色素脱失所致。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有家族聚集现象,属于多基因疾病范畴,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
2、自身免疫
40%~80%白癜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黑素细胞抗原的自身抗体;患者自身或亲属中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活动期白斑边缘有黑素细胞特异性的毒性CD8+T淋巴细胞等证据,均提示白癜风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3、氧化应激
白癜风皮损区存在氧化还原失衡,通过皮损区H202含量的升高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等抗氧化酶水平的降低,影响黑素细胞代谢、增殖和分化。
4、黑素细胞自毁学说
此学说认为本病发生系表皮黑素细胞功能亢进,促使其耗损而早期衰退引起。此外,黑素细胞合成黑素的中间产物(如多巴、5,6-二羟吲哚等)过量或积聚可损伤易感人群的黑素细胞。由于职业及工业化等因素,接触或吸收上述化学物品亦可诱发白癜风。
5、神经化学因子学说
此种学说认为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过度劳累、焦虑有关,部分白斑损害对称或沿神经节段分布,可能与黑素细胞周围的神经化学递质儿茶酚胺类(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增加使黑素合成受阻有关。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诱发白癜风:
1、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
2、存在严重晒伤或皮肤创伤。
3、分娩。
典型症状
白癜风为后天发生,常见临床表现为白斑、白发,多无自觉症状,进展期可有短时瘙痒。病程慢性迁延,长短不定,多数患者在春末夏初、暴晒、疲劳及精神压力下加重,少数稳定或自行好转。
1、皮损表现
典型皮损为乳白色或瓷白色色素脱失斑,边界清楚。白斑大小不等,可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或线状,可单发、散发或泛发,孤立或对称分布,也可完全或部分沿某一皮肤节段单侧发病。白斑中毛发可正常或变白。
2、好发部位
任何部位均可受累,但暴露、摩擦及褶皱部常见,如颜面、颈部、手部、腕部、前臂伸侧、腹部及腰骶处等,口唇、阴部及肛门黏膜亦可发病,头面部毛发部位常见白发。
病情发展
1、进展期
白斑扩大、增多,边缘呈浅白色或灰白色,边界模糊,形成三色白癜风。易发生同形反应,即在机械性刺激如压力、摩擦、烧伤、外伤后继发白癜风。
2、稳定期
白斑停止发展,呈乳白色或瓷白色,边界清楚,可见皮损边缘色素加深。
并发症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