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燥(cool dryness)是深秋季节感受凉燥引起的一种病症。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咳嗽痰少为主要特征。肺卫不固,或素体阴液不足,容易发为凉燥。本证常见于感冒、咳嗽等疾病中。疾病初起,邪在卫表,及时治疗,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治疗,入里化热,甚至造成肺胃阴伤。
基本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感受燥邪,正气不足等因素有关。基本病机为凉燥伤肺,肺气失宣,损伤津液。病位在肺。
1、正气不足
人体正气不足,肺卫不固,机体防御外邪能力下降,或素体阴液不足,在深秋天气转凉时,容易感受凉燥,发为本证。
2、感受燥邪
深秋时节,西风肃杀,天气清凉,人感受燥邪,多为凉燥。燥邪侵袭人体从口鼻而入,侵犯上焦肺经,卫气失和,肺失宣降,发为本病。
典型症状
本证临床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口、鼻、咽干燥,咳嗽痰少为主要特征。凉燥化热之后病机演变与温燥相同。疾病后期,邪热渐退,以肺胃阴伤为主要病变。
1、肺卫症状
恶寒较重,持续的时间较长,主要出现发热,无汗,头痛,咳嗽,咳痰,痰白清稀、化热后变为粘稠。
2、干燥、阴液不足
疾病初起即可有伤阴表现,如咽干口燥、舌苔少津,呼吸道的症状明显。口渴但不明显、鼻中虽干燥但有鼻塞不通或流清涕。
病情发展
凉燥化热之后,其病机演变与温燥相同
1、若燥郁而化火,可上扰清窍,出现耳鸣、眼睛红赤、牙龈肿痛等症。
2、若燥热犯肺,肺失清肃,宣降失司,甚至燥伤肺络,出现干咳,气逆而喘,痰黏带血丝等症。
3、若肺中燥热下移大肠,导致肺燥肠热之咳血,泄泻或肺燥肠闭之咳痰、便秘等。
4、疾病后期,邪热渐退,以肺胃阴伤为主要病变。
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资料研究。